READING

那些做咖啡的00后,远比你想的要厉害 | KCCW青少年咖啡学会专访...

那些做咖啡的00后,远比你想的要厉害 | KCCW青少年咖啡学会专访

今年3月份的Hotelex上海展会上,一群平均年龄在10岁上下的小孩子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他们不是某一品牌请来作秀的「演员」,而是真正的参展商,穿着咖啡师围裙,在自己的展位前宣传,介绍产品,售卖器具,与来往的人合影、互加微信。

很多人抱着猎奇心理猜测,却并不了解他们真正的来历。带着同样的疑问和好奇心,CTI来到了河北廊坊的KCCW青少年咖啡学会,和这些00后打了回交道。

孩子们能做的,远比你想象的还多

如果你只把他们理解为是一家咖啡培训机构,想要培养00后的咖啡师,成为行业「继承者们」,那就错了。KCCW是一个培养孩子情商的教育机构,它的全称是「Kids Can Change The World」,咖啡只是其中的一个教育项目。

孩子们的活动基地是一间由他们自己众筹、设计并辅助施工的咖啡馆。专业的咖啡吧台、各式各样的机器、小型的烘焙工坊、杯测教室…里面的丰富程度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在进行了将近一年的理论学习之后,学员们开始了丰富的实践活动。从种子到杯子,他们的目标是咖啡全产业链。

孩子们分别组合成立了几个小公司:

△九岁的许笑多成立的一人公司「Blue」;

△12岁的郭禹良为首的「FCA 四人军团」;

△「ET」公司,深入云南怒江咖啡产地,建立了流动咖啡学校;

△「唤醒」公司运用美国六秒情商测试,设计了特别的咖啡菜单和拼配模式;

△还有业务涉及咖啡全产业链的「SBZ碳酸氢根动物园」,泰国雨林之行,他们去到了泰国精品咖啡协会会长Nine One先生的庄园;

每个公司有各自不同却又相互交叉的业务,有人主攻烘焙,有人擅长手冲,有人组织准备考Q的同学进行练习,有人则提供乐高模拟咖啡馆课堂,还有人则在器具改良上有一些创新想法,想设计自己的器具品牌参加展会,招募合伙人。

△乐高课堂

△云南产地学习

△流动咖啡学校与云南产地的远程连线沟通

在原产地之行中,他们接触了生豆的种植、采摘、处理、存储,也深入探究了自然条件、处理方式、烘焙深浅、水质等对咖啡风味产生影响的因素。为了帮助怒江的102户咖啡农提高生豆质量,扩大销量,他们设计烘焙曲线,组织水质测验,教云南的咖啡农们如何通过调配不同国家的水质来感受咖啡的风味。接下来,他们最想去的是越南,想去罗布斯塔豆产地,尝一尝滴滴壶制作的咖啡。

展会活动一直都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部分,他们把CTI杂志的展会年历一页贴在了墙上,每去过一处就剪下来,一一打卡。但在参展的背后,还有很多故事。

为了三月份的Hotelex上海,他们先是自己组织了集训,每天练习到晚上10点多,再通过卖豆子募集车费,因为想要节省经费多买一些好豆子,只能选择硬座票,带着沉重的器具从廊坊到上海。布展当天又因年龄问题差点不能进场,最后年纪最小的牛牛被挡在外,无法完成自己公司的计划,在门外委屈的急哭。布展完成后只买了方便面,吃完又一起去开会准备第二天的内容。

一边上学一边做这些咖啡项目,孩子们自然要顶很大的压力。平衡学习时间,做项目规划,学会解决一些不可控的问题,面对突发状况…他们说这些是比学习咖啡技能更难能可贵的,可以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享受这个过程,因为想证明大人能做的事情自己也可以做到。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成长速度,比我们想的还要更快一些。

 

只是随程并没有插手参与其中的家长,面对孩子变化也都感叹:「过去在家的时候会觉得他们不够自律,有很多毛病,但通过这些活动,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懂事与坚持,很让人心疼。」

咖啡是一条轨迹,喜欢从来不需要理由

面对CTI的镜头,有的小孩性格很外向,主动的拉着我们四处介绍;有些会害羞,聊天的时候紧张的拽着自己的围裙;还有部分小孩相对比较少言,专注于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成员中最小的孩子牛牛,今年七岁。最初是奶奶带他来学习咖啡的,很擅长手冲,还在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的吧台露过一手。「我其实之前搜过王策的微信,但是没搜着,希望有机会能和他一起聊咖啡。」他挠了挠头皱着眉头又一本正经说,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牛牛和奶奶

在孩子的眼中,冠军既是偶像,也是可以加个微信一起坐下来聊咖啡的朋友。他们的世界简单纯粹,所以更能够敏锐地感受到他人的善恶。

当被问及有没有咖啡行业的偶像时,有一位男生说他的偶像是张寅喆。「我觉得他人品很好。去年青岛咖啡节时,我提过一个关于老年人咖啡馆的话题,当时在台上认真回答、给我鼓励、真正挺我的只有他一个人。他是一个很温暖、很宽容、而且能给人力量。」

从学习烘焙体会到认真沉浸入一件事的珍贵;和小伙伴们分组实践,不断沟通、磨合,既有竞争又有合作;还有对个人领导力、发散思维能力、执行力的锻炼提高,「咖啡成了我生活的一条主线,人生仿佛有了一条轨迹。」这些「小大人」有腔有调的总结。

外出参加展会的机会越来越多,他们也有了自己的问题黑名单:「展商给了多少钱雇你们站台啊?」「为什么要来抢我们的饭碗啊?」「喝咖啡多了会不会大脑发育不好?」「学这个花了多少钱?」……听完这些争先恐后的吐槽,我们还是不免俗的问了一句:「为什么会选择做咖啡?」答案脱口而出,异口同声:「除了热爱没有别的啊!」没错,很酷又很真实的回答。这样的毫无保留的一往无前的勇气,又好像是我们已经失去的东西。

咖啡不是目的,它只是一个媒介

KCCW其实已经成立十多年了,咖啡项目是近两年才开始的。起初主要是通过团队合作、创意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等体验各种活动来开发孩子的情商。从2014年开始,他们先后参加了DI(Destination Imagination)创意思维大赛,连续三年带队赴美参加DI全球赛、先后赴韩国、波兰参加DI交流……

项目的发起人Eric是一个很「佛系」的老师,能让孩子们自己解决的事情他绝不插手。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他们自己解决。」Hotelex上海展会上,Eric在KCCW展位的时间每天不超过1小时,被别人问到他和孩子们的关系时他就说「我只是他们的保安。」

但他始终有自己的坚持。在选择讲师的问题上,Eric认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这个人一定要相信孩子,第二才是专业技能。如果他的技能很好,但是他不相信孩子,那这个技能对我们来说就不是很有价值。

至于为什么选择在廊坊这样一个几乎找不到一家精品咖啡店的三线城市做这个项目,Eric解释,「比起在北上广,小城市让我更有成就感。在别处只是锦上添花,但在这里,好的教育却可以改变一个孩子、一个家庭一辈子的命运。现在的孩子很少谈梦想,他们和爸爸妈妈说的最多的是:我们想要过可以自己选择的人生。所以我们给孩子找到了这样一个机会。」

对孩子未来的发展他不做预期和规划,KCCW不是咖啡行业的「偶像练习生」,咖啡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可以很全面的去塑造一个人,而不只是学了一个方法、技能。

通过对整个产业链的学习能让孩子们看到和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也让他们的未来有了更多的可能,可以自己选择走哪条路。至于会不会扩招规模或到其他城市复制这一模式,Eric表示不想以市场为导向,只想坚持目前的目标。「我希望这个大家庭的成员能够通过学咖啡一生受益,至于成员的多与少那不是我去求的事情,自然而然就好。」

因为咖啡,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给Eric信心,让KCCW坚持到现在的另一大动力就是家长的反馈。

除了期望自己的孩子成绩优异,家长们更多的是希望能够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和视野,而不是成为只会考试的「工具人」。在这座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小城市,孩子能看到的世界是有限的,咖啡给他们打开了一扇窗

「我信任这个团队,在这里有很多有趣的人,有趣的做事方式,孩子参与其中也很快乐,不仅学会了认真做事和追求极致的精神,也因为学习咖啡,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这是我最看重的。」一位家长说。

因为信任,孩子的爸爸妈妈甚至是奶奶组成了「男神组」「女神组」,陪伴他们一起做咖啡、参加考试……共同成长。

第一天的采访结束,孩子们主动开始打扫卫生,将所有物品摆放整齐。隔天早晨,我们离开廊坊时又路过KCCW,他们已经在和Eric开会了,一边总结前一天的采访活动,一边商讨后续出国观展的准备计划……

也许不被理解,却依然咬牙坚持。那些你原以为的「娇贵」「优越」的00后已经褪去了稚嫩的表情,有了自己的选择,有活跃的思维和旺盛的表达欲。他们早就成为思想独立的个体,甚至早早开始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用年代的滤镜去看00后,用单一的思路去想咖啡行业,本来就是一种偏见。「丈夫未可轻年少」,在开阔的视野下,他们都超越了「你以为的模样」,更有无限的可能性。

 

 

– End –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