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推开门就是日本时空 | 发现了一家隐匿的日式小馆,有点不舍得告诉你...

推开门就是日本时空 | 发现了一家隐匿的日式小馆,有点不舍得告诉你

在上海的古北、虹桥一带,是日本人的聚居区,说到日料,一定都会想到这里。居酒屋、拉面店、烧肉店,星罗棋布,料理品质也堪称一流。提及咖啡馆,能坐下来好好喝一杯的倒很少见到。

第一次光顾小夜,是八月的一个下午,路过威宁路附近,习惯性得打开点评网站,看看附近有没有新开的咖啡馆,「小夜珈琲店」的出现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目光。那天之后,我便成了小夜的常客。

「小夜珈琲店」开在威宁路上,躲在一排水果店、洗车行之间,招牌甚至还没有水果摊的抢眼,如果不是刻意来找,几乎是不会注意它的存在的。刷成蓝灰色的墙面非常低调,紧闭的木门,手写的招牌,隐秘又让人热切得想一探究竟。

店内的装修还保留着旧时的日式风格,常年穿梭在极简风、工业风、性冷淡这些流行的现代咖啡馆,这种老派的模样反而显得别致。

坐在吧台可以看见咖啡师身后干净的咖啡机,和它旁边整整齐齐的10余罐咖啡豆。咖啡豆的前排,有二十只花纹精致且各不相同的咖啡杯,它们是主理人(之一)丁丁每次去日本学习或旅行带回来的,多是则武(Noridake)的,也有一些英国骨瓷。这些精致的餐具,我想也会是很多人来喝上一杯的理由。

身后深色木质书架上多是日本文学作品,也有日本的杂志、报纸,或是咖啡与酒相关的书籍。伊坂幸太郎、奥田英朗、江户川乱步……看到这些名字,「窝在沙发上喝一杯黑咖啡,听着古典音乐,读一本侦探小说」这样日本小说中常见的桥段,一下子进入了我的脑海,让人不由好奇,这个书架的主人是谁。丁丁告诉我,这些书大多都是客人带过来的。

座位区由深色的木质屏风隔开,白色墙面上有木质镂空雕花。同色系的桌子,深蓝色的丝绒沙发,一切都显得隐秘而安静。

记得那天离我最近的一桌,是两位看起来有60岁的老人,长久地坐着,一直用日语聊天,时间久了尽了兴,脸上挂满了笑意。角落里有中年人摊开报纸,有年轻人打开笔记本敲击着键盘,吧台一侧有阅读或是做手账的年轻女孩……不像大多数上海的咖啡馆那么热闹,这里往来的人不紧不慢,咖啡、蛋糕,品得细致。拿着相机的我倒是手足无措起来:「不好意思,我可以拍张照吗?」。

再去小夜的时候,丁丁和我说,「谢谢您,上次在微博分享了我们店。」虽然不知道哪位顾客是因为我的微博而来,倒是确定了很想把这家「很不上海」的咖啡店推荐给你。

从酒吧到咖啡馆

“当夜晚的工作得心应手了,就想在白天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说明我的用意后,和丁丁约了一个客人不会太多的时间见面。 上午十一点推开小夜的门,丁丁正在门背后收拾新到的一批玻璃酒杯。

「你来啦?先找个位子坐一坐,我一会儿就好。」

于是我选了一个吧台靠近窗户的位置坐下,咖啡师询问后端上了一杯温度正好的水。我要了一杯江户精选,搭配了一块芝士蛋糕。

用浓黑色水笔手写的中日英三种语言的菜单,看起来同店内的设计一样复古,咖啡以手冲居多,其中有3款特色的拼配:甘苦平衡一些的小夜精选;轻煎烘焙,口感柔和的江户精选;还有深度煎焙、口感偏向醇厚的黄浦精选。

根据不同客人的口感需求,每款拼配的研制经过了几十次的尝试,最终决定了这三款拼配,也是希望客人可以从柔和轻盈的、到厚重醇香的深烘咖啡中,逐渐了解日式咖啡并且找到自己喜欢的那杯手冲。

丁丁告诉我,「小夜珈琲店」是今年7月8日营业的,此前是一间开了五年的日式酒吧。一方面是因为上海一年年上涨的房租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因为晚间酒吧工作丁丁做了五年,非常的得心应手,希望用白天的时间,挑战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今年29岁的丁丁,出生在无锡,大学读的行政管理。因为喜爱日本文化,以及《王牌酒保》、《神之水滴》两部她最喜欢的日剧,一直想成为日语翻译。刚来上海的时候,朋友带她去了一家日式酒吧,喝了人生中第一杯威士忌,这杯余市12年,店里的环境、服务、店员与客人之间自然的日语交谈,都打动着她。「其实就是很想说日语啊」,因为这样一个单纯的想法,丁丁进入了酒的世界。

在工作中丁丁结识了一群同样喜欢日本文化的中国人、和喜欢中国文化的日本客人,2013年丁丁以合伙人的身份,终于拥有了一家自己的店,就是小夜。在小夜,丁丁一直收藏着一瓶带她进入酒世界的余市12年。

从公司的建立、经营执照的办理、店面的装修、菜单饮品的确定,到店铺日常的运营、培训调酒师和咖啡师,五年的时间里,每一个或大或小的环节,丁丁无一不亲力亲为。

在决定要做咖啡的时候,丁丁也做了许多的准备。有日本朋友的父亲是开咖啡店的,就去店里研修了几个月,从朋友家的咖啡馆离开后,也去了东京、神户、京都、大阪、福岡、札幌等地的咖啡馆见学,只为一杯好咖啡。「目前店里的咖啡豆70%由国内的烘焙商提供,30%是我们从日本带回的。我也在研究咖啡烘焙,希望到了明年3月,可以用上自家烘焙的豆子。」

咖啡师将盘子在我面前放好,双手端上冲好的江户精选和芝士蛋糕。

「今天的杯子也很漂亮。」

「是啊,特地为你选的。」

这杯温度正好的江户,入口清新温和,有些许水果的酸甜,相较于很多人印象中厚重、焦苦的日式咖啡,也要干净轻盈许多。搭配的芝士蛋糕非常好吃,最上层经过烘烤,有些饼干的口感,蛋奶味十足,中间的芝士则是入口即化的,味道更浓郁一些。和我第一次来时相比,竟已经做了不小的调整。

 

小夜的「客程表」

“到了这个年纪能这样一起喝咖啡、用早餐,真令人羡慕啊!”

坐在我左手边一对50岁左右的日本夫妻起身准备离开,丁丁与客人道别。让人不经感叹「到了这个年纪能这样一起喝咖啡、用早餐,真令人羡慕啊」。

丁丁告诉我,这是第二次见这对日本夫妻。丈夫被外派到上海工作倒是常来,太太生活在东京,每隔一个月都会来上海看望丈夫。第一次来小夜的时候,这位日本太太告诉丁丁,她觉得这里的咖啡和芝士蛋糕,店里的环境,都有日本味道。在这里也可以用日语顺利沟通,完全没有陌生感,让人安心,以后来上海一定会再来。

在小夜这样的夫妻顾客有很多。当然也有举家搬来上海的日本家庭。工作日的下午,在丈夫们都去工作,孩子们都去上学后,太太们组团一起来小夜喝个下午茶也是常有的事。

不同的时间段内,小夜会出现不同的人。工作日的上午,它属于看报的老人、匆匆路过买上一杯咖啡的学生或上班族;下午最常见的是闲聊的主妇;天黑之后,小夜摇身一变化身酒吧,忙碌了一天的上班族们成了店里的主角。

「不过最近一两年,随着日本女性的独立精神和职业发展,来日本工作的女性也多了起来。」丁丁告诉我,在四五年前,被外派到上海工作的日本人以30-45岁的男性为主,原本在工作日的夜晚,酒吧几乎是日本男性的天下,一群男性职员中或许会有一两位女性职员的身影。现在,不论白天还是夜晚,小夜的女性客人都越来越多了。

小夜的门再次被推开,一位年轻的中国女孩走进门。

「我先坐到里面看会儿书,一会儿再点。」

「没问题。」

开始做咖啡后,小夜的客人中中国女孩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有独自过来,也有三三两两结伴而来的。

「你有没有发现啊?现在都是女孩子和女孩子一起来喝咖啡呢」

在我看来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对于丁丁来说,竟然有些意外。或许这就是开咖啡馆后,发生的一些变化吧。

 

从咖啡馆回到酒吧

白天的运营稳定之后,我们又可以在夜晚挑战一些新的事情了。

在白天开始做咖啡之后,夜晚来喝酒的客人也增加了不少。前不久有两位点了 Mojito 的年轻女孩告诉丁丁,用不锈钢杯子装的 Mojito ,拍不出她想要的样子。

「所以购置了新的杯子,是因为这两个女孩的建议吗?」

「算是吧,人人都喜欢美的东西不是吗?」

让我有些许意外的是,当询问客人对酒的建议后,客人只表达了对酒杯的不满意,丁丁完全不排斥,反倒很快决定要做一些改变了。

在过去,因为主要服务于周边生活的日本人,且大多年长一些,小夜主要提供一些日式威士忌或是经典调酒。最近丁丁不仅购买了新的酒杯,也从香港请了调酒老师,为店里的调酒师们培训,准备再菜单中增加一些创意鸡尾酒。丁丁也透露说,会研发一些好喝的咖啡调酒。

「当咖啡馆的部分逐渐稳定,还为夜晚的酒吧带来了新的客人,我们也是时候在夜晚做一些改变了。」

过段时间丁丁打算再去日本淘一些水晶杯,会更漂亮,希望有了新的鸡尾酒菜单和新杯子的时候,我再光顾夜晚的小夜。

除了新的菜单,丁丁也考虑去掉男性100元/人,女性50元/人的座位费差别,改成一个统一的定价。座位费是日本酒吧约定俗成的习惯,所以日本顾客或者了解日本酒吧文化的顾客也自然接受这样的价格。另一方面,座位费的设置,也起到了筛选客人的作用,吸引到的客源也通常是有稳定的收入水平和较高素质的顾客,能够保持一个纯粹、安全的环境。

不过丁丁现在觉得,来这里的顾客越来越多元,会喜欢上这里的客人也都是和小夜气场合拍的客人,座位费这件事情,也可以做一些调整。

喜欢坐在吧台喝咖啡的客人们

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比欢迎光临更有仪式感。

过了中午12点,每当有客人进来,丁丁和咖啡师们的问候语,就从「早上好」变为了「中午好」,她觉得和「欢迎光临」相比,有时间感的问候更为真诚和亲切,她也一直要求员工这样做。

经常光顾的客人,进门都习惯性地坐在吧台的位置上,可以近距离地看到咖啡师制作咖啡的过程,就算一个人来,也可以和丁丁唠唠家常。有时候看到丁丁与客人们寒暄、谈笑,即便不参与其中,也觉得一身的压力都会卸下来。丁丁希望小夜能够给客人的,不仅是好喝的咖啡,也有细致周到的服务,与浓浓的热情。

「小夜」的这个名字,出自《百人一首》中,参议雅经的这首和歌:

故国秋风起,萧萧吉野山。

寒砧催夜尽,户户捣衣衫。

说的是深秋的夜晚,等待爱人回家的女性在家捣制衣裳,而以小夜为名,也是想要客人知道,无论他们在何处,只要想来,「小夜」永远在这里等你。的确,小夜对客人们来说,有时候并不像一个公共场所,认识或不认识的人都能放下防备、聊得热络,更像是走进了一个朋友的聚会,或是一个让人缓解压力的角落。

百人一首 是日本流传最广,汇集了七百年中100首的和歌集。在江户时代,还被制成了カルタ(歌留多/花牌;在日本非常受欢迎的纸牌游戏)在民间流传,家喻户晓。

▲电影《花牌情缘》中,花牌竞技的情节

「上个周末,有个21岁的日本小女孩问我,能不能帮她介绍一些同龄的中国女孩做朋友」,丁丁问是否可以介绍我给她认识。

女孩在上外上学,和许多即将毕业的中国大学生一样,也有「求职还是继续求学」的困惑。丁丁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建议她先回日本找份工作,2020年的奥运会召开在即,这对就业是件好事,如果过了奥运会,会错过许多机会。女孩说,「你怎么和我父母说了一样的话?」

我想对于这个刚过20岁的女孩来说,也未必想在丁丁这里得到一个答案,丁丁更像一个她在中国可以分享心情和心事的朋友。

下午一点,我和丁丁一起去小夜对面的日料店用了午餐,遇到了小夜的老熟客,是一位有趣的日本大叔。丁丁告诉我,去年跨年的时候,他在家里做好了日式煎饺,带到了小夜与他们一起跨年。

当我问到他来中国多久了,他用流利的中文和我说「六年了,也没有人告诉我什么时候回去」。我想他也想念家乡和家人,在这里小夜或许会给他一些家的感觉。

生活在一个城市里,有一家想喝一杯随时都能去的咖啡馆,就像是家楼下有每天可以光顾的菜场,小区门口有了解你需要的理发店一样,都是安全感的来源。

好喝的咖啡,热情但细致得体的招待,没有生疏感的人际,无论是对于生活在上海的日本人,还是周边社区的居民,小夜都是一间能够令人暂时放下对世界的戒备,流露出温柔的地方。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