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下午5:51分,随着亚军的宣布,2025世界冲煮大赛冠军也随之揭晓——George Jingyang Peng China。
在彭近洋举起世界咖啡冲煮大赛冠军奖杯的瞬间,距离他在贵阳小巷第一次闻到咖啡烘焙香,刚好过去了十二年。
这位不常活跃在“聚光灯”下的冠军,在网络世界里留下的关键词屈指可数:“乔治队长”、“手冲咖啡”、“冠军店”、“贵阳”,是搜索框里能捕获的几个碎片,然而这些标签绝不是故事的全部。

从雅加达日夜研磨的极致追求,到赛场上以“温度”为轴心的精密演绎。“温度” 不仅是他的夺冠密码,更是深植于烘焙曲线、冲煮曲线乃至品牌基因的哲学。
一杯咖啡里还蕴藏着多少未言说的炽热与沉淀?从贵阳到聚光灯下的世界赛场,这段距离所丈量的,远非荣誉本身。
一、赛场九年:完成一件事
2016年的TAKAO台湾大港国际烘焙赛,初出茅庐的彭近洋带着自制的烘焙豆参赛,一举拿下冠军。
那时的他像所有年轻选手一样,揣着 “想赢” 的念头,将咖啡比赛视为证明自我的舞台。这场比赛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荡开了乔治队长关于咖啡赛事的涟漪。
从2018年开始,他专注投身于WBrC体系下的手冲赛事,转辗于武汉、西安、广州等赛区。“虽有遗憾,但每次的比赛经历都收获颇丰”,积累下的经验让他开始审视比赛中的细节把控——从咖啡豆的管理到赛场应急处理,比赛不只是冲煮技巧,更是从咖啡质量到选手心态的全方位考验。
乔治队长:“雅加达算是我人生中最努力的一次吧,在我目前的认知范围以内,我把我可以做的事情,我都真的全部已经做了。
所以反而就是说到了雅加达之后,我觉得我的情绪和心态会变得比较稳,我好像有点无所谓结果了,如果没有拿到我想要的成绩,确确实实我也觉得我很尽力了”

接近400公斤的行李,是队长为雅加达之行准备的堡垒。 十六七个沉甸甸的箱子,塞满了不同型号的滤杯、温控壶、备用磨豆机乃至可能用到的各种配件——他将一切可能出现的变数,都试图用具体物品来抵消。因为这远非一次普通的出征。
在雅加达湿热的空气里,他提前锚定了四十个日夜。 每一天,训练从清晨八点开始,流程被拆解、称量、萃取、时间控制…每一个环节都在精密仪器的监控和近乎严苛的自我审视下,被反复打磨、优化、再固化。除此之外,对于英语母语国家的选手来说,口语练习更是重中之重。
汗水浸透操作台,温控壶上的数字跳跃着精确到秒的指令,他的专注如同水流,冲刷掉所有杂念。

9年的时间里,那份灼烈的胜负心如同夏阳下的露珠,在反复起落的冲煮手柄间悄然凝结成更沉甸的重量。
比赛之于队长,是一件要完成的事情。当对结果的执念让位于对过程的极致专注,那份纯粹的努力在雅加达凝结成金。
二、乔治队长:咖啡迭代论
回溯队长的咖啡起源,竟始于高中时期。
乔治队长:“高中我就决定了我想当一个职业咖啡师。我们(高中)学校周围有很多咖啡店,我去跟咖啡店的老板聊天,有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更了解咖啡行业。”
2013年,大学生彭近洋在贵阳开了一家以电影为主题的咖啡店,彼时作为“第三空间”的流行让咖啡店的生意蒸蒸日上。

一次购买精品咖啡豆“耶加雪菲”遭拒,只因订货量不足。这小小的冷遇,点燃了队长对咖啡的探寻与热情。他毅然卖掉正处于盈利高峰的店铺,购置烘焙机,一头扎入咖啡风味的迷宫。


品牌创立之初,“乔治队长”的名字承载着他对英雄情结的向往与自我期许。从B端起步,他选择了一条异常接地气的路径:为贵阳本地咖啡馆提供送牛奶、送糖浆等基础服务,以此为纽带推广自家烘焙豆。当流水渐丰,他再次展现决断力,砍掉这些虽能盈利却耗费心力的“枝蔓”,将全部能量聚焦于精品咖啡的深研与零售。
-乔治队长贵阳文昌店-
2016年,首家以“乔治队长”为名的门店在贵阳诞生,直觉式的选址与对精品内核的坚持,铺就了从贵阳到上海的品牌之路。
而成立一个品牌,他面临的挑战远超想象。没有职场经验的他,只能靠感觉搭建团队架构:“从烘焙师到管理者,要学薪酬设计、财务系统、市场宣发,全靠自己摸索”。这种从技术型创业者到管理者的蜕变,让他对咖啡行业有了更立体的认知 ——“咖啡不只是冲煮技巧,更是供应链管理、团队运营、品牌建设的综合体。”

冠军之后:余温未央
世界冠军的光环不仅带来了大量关注,也带来了始料未及的“热度”。
线下门店承接压力也随之而来,有不少人都在吐槽排队等太久,也有人专门发帖圈出乔治队长,蹲他在线回应。
乔治队长:“如果我能看到的情况下,我都会尽力回复,毕竟我是真的想改啊。
收到排队的消息后我就马上回到店里,让伙伴们多准备些椅子放在外面,连夜把伞、安全线、降温贴、风扇全部准备齐全,尽量让排队的顾客在等候的时间里也舒适一些”。
对他而言,荣誉并非终点,而是审视自身、提升服务的起点。“我们门店仍会收到杯子洗不干净、萃取不稳定的问题,我觉得先把自己做好,再继续为行业添砖加瓦。”
而对乔治队长团队中的咖啡师,彭近洋也很鼓励他们参加比赛。但面对人数众多的咖啡师团队,精力与资源都应接不暇。为此,乔治队长团队内部选择定期开展内部赛事:想参与赛事的成员,需先通过内部竞赛证明自己。
乔治队长:“关键在于证明你能否扛住压力,并拥有持续突破自我的决心。这不仅是能力的筛选,更是心态的考验。只有经过这层考验,咖啡师才能获得团队的全力支持,调动全公司积累的经验、研发成果乃至后勤保障等资源”。

-乔治队长团队合照-

温度”作为乔治队长展演主题绝非灵感一现,在他眼中,温度贯穿了精品咖啡的全链条:从种植园的风土昼夜温差,到烘焙机滚筒中的热能曲线,从冲煮时粉床的精确受热,直至递到顾客手中的暖意。

物理的精准之外,通过咖啡连结起人与人之间传递的关怀,才是那最不可量度却至为珍贵的。从赛场到门店,从产品到服务,他更珍视的还有如何持续存留住咖啡行业的持久“温度”。
NO COMMENT